跳到主要內容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形象標章

Menu
玉山群峰線

梅山遊客中心

展示室

梅山遊客中心展示室

梅山遊客中心

梅山遊客中心

玉山南部園區的入口即為梅山遊客中心,進入梅山之後,即是玉山南部園區範圍,沿途包含禮觀、中之關、天池、檜谷、埡口等南橫公路沿線主要景點。為提供遊客進入園區前,概念性的瞭解本區特色,並提供更具彈性的展示解說服務,遊客中心主要分為2個展示區,展示區1主要為自導式固定導覽設計,並加入少部分現場人員的DIY解說布置,包含玉山形成的前世今生、南橫沿線岩石與地質介紹、霧林帶的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南橫公路的開闢與關山越嶺古道的築路歷史、莫拉克颱風的故事等、登山安全等。除了遊客中心,梅山還包含另一棟建築物-布農文物展示館,介紹布農族的遷移脈絡、依時而行的歲時祭儀、食衣住行育樂等文化特色,揭示著布農族與玉山國家公園之間密切關連的重要意涵。

玉山的前世今生

玉山的前世今生

玉山的前世今生

玉山位於陸域面積最大的玉山國家公園境內,是臺灣島以及東北亞最高峰。本區從臺灣如何在億萬年前自海底被推擠露出海面、如何因歐亞大陸板塊以及菲律賓海板塊持續的碰撞擠壓、持續的造山運動而至五大山脈的形成,有一簡單明瞭的介紹。

南橫的地質與群山

南橫的地質與群山

南橫的地質與群山

因為造山運動的關係,臺灣有七成的區域都是山地。南橫公路自梅山1014公尺的海拔行至公路最高點2722公尺的埡口,地質多屬變質岩,變質程度由淺而深,地層年齡也逐漸變老。沿線包含許多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包含南台首嶽3668公尺的關山,以及塔關山、庫哈諾辛山、關山嶺山、關山北峰以及鷹子嘴山等。

關山越嶺古道與南橫公路

關山越嶺古道與南橫公路

關山越嶺古道與南橫公路

關山越嶺古道是日治時期所闢建的山區道路中最長的一條,自高雄六龜越過中央山脈到達台東的關山鎮,全長171.06公里,是為監控活躍於山區的布農族而設置的,而中之關駐在所即為當時西段最大的一處,編制多達30人,中之關步道是園區內保存最完善的一段,位於南橫公路上方連接天池、中之關兩端,提供民眾得以親近自然與人文的歷史現場。而1972年竣工的南橫公路大致沿著古道而行,合併了部分的古道,起初是為了國防運輸,後來才兼具觀光遊憩功能。

霧林帶的生物多樣性

霧林帶的生物多樣性

霧林帶的生物多樣性

海拔1800公尺至2500公尺的台灣山區是降雨量最多、也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因為水氣滯留與山區地形效應,終年雲霧繚繞,因此又稱霧林帶,具備潮濕、多雨、冷涼的特色。南橫中之關至檜谷正好位處此區帶,本區為針闊葉混合林,除了高大的喬木,又有中、低層的灌木及草本,形成多層次的生物相與豐富的生命網絡。

布農文化展示中心

布農文化展示中心

布農文化展示中心

進入南部園區也就進入布農族的聚落,為了讓遊客更認識布農族文化,並提供2種方式讓遊客更認識布農文化。

  1. 用自導式固定導覽的方式。包含布農遷徙、布農的信仰及布農族的生活概念。
  2. 影片播放方式如布農的音樂及傳說故事,讓探訪的旅人更加認識與嚮往。

布農族的遷徙

布農族的遷徙

布農族的遷徙

布農族長年居住於中央山脈,海拔一千公尺以上,是很典型的高山族群,也是所有原住民伸展力最強的一族。分為六大社群:卓社群(仁愛武界一帶)、卡社群(潭南.地利.雙龍)、丹社群(地利)、巒社群(南投.花蓮.台東)、郡社群(南投.台東.高雄)、搭科布蘭郡(簡稱蘭社群,南投,人數較少)。

布農族的信仰

布農族的信仰

布農族的傳統信仰是以精靈hanitu為基礎,hanitu 是指動物、植物、魂魄等自然物所具有的精靈,而每一自然物的精靈皆有其自己獨特的內在力量。

布農族的生活概念

布農族的生活概念

布農族的生活概念

布農族人長年居住中央山脈,傳統生活基本是依賴山田燒墾的方式農業生產,經常穿梭於崇山峻嶺追逐動物,而輔於打獵及採集的勞力工作,因此狩獵的目的是即時期肉及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