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黑熊屬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的七個亞種之一,是臺灣唯一原產的熊類,臺灣黑熊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目前族群在臺灣僅剩下約200~600隻。
臺灣黑熊屬亞洲黑熊的七個亞種之一
外部特徵
體型粗壯,頭圓頸短,眼小吻長,臀圓尾短。體重約60~150公斤,體長130~180公分。臺灣黑熊全身被以粗糙但極富光澤的黑色毛髮,頸部附近的毛特別長,可超過10公分,下頦前端白色,而最大的特徵便是胸前的黃白色V字形或新月形斑紋,故又名"月熊"。
地理分布
臺灣黑熊是一種森林性動物,活動範圍廣泛,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在海岸山脈亦有極零星分布;多位於國家公園等保護區範圍及其鄰近的區域,海拔300公尺至3,700公尺的山區皆有紀錄,主要分布於1,000至2,500公尺的中海拔森林。
生殖育幼
35天大的臺灣黑熊
臺灣黑熊是獨居性的動物,除了繁殖期之外,臺灣黑熊並沒有固定的巢穴,生殖交配時期,公熊會尾隨中意的雌熊數日,等到交配之後,二者便各奔東西,回復獨來獨往的生活。
臺灣黑熊於三、四歲時性成熟,且雄性通常要較雌性晚一年。臺灣黑熊的發情期約在每年6至8月,懷孕期約歷時6至7個月,且受精卵有延遲著床的現象,野外母熊常於12月至次年2月之間產下幼熊,每次生產1至3隻幼熊,哺乳期約為半年左右。幼熊離巢後,通常跟隨母熊到處活動,以熟悉環境和學習求生技能,直到第二年母熊發情時才離開 。母熊於育幼期間不發情,故通常是隔年生殖。
食性
臺灣黑熊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而且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所吃的食物類別繁雜,包括各種植物、昆蟲、動物等。
臺灣黑熊的主食常會有季節性變化的現象。
臺灣黑熊進食時,除了會像狗一樣站立而低頭直接取食之外,也常會或坐或臥,利用二前掌合抱捧持食物入口。對於食物中不易消化的部分(比如堅硬的橡殼或粗糙的果皮等),則會吐出來,只吃果肉部分。
活動習性
根據在玉山國家公園無線電追蹤黑熊的研究資料顯示,臺灣黑熊沒有冬眠的現象,終年活動。一般沒有固定的居所。
由無線電追蹤繫掛發報器的臺灣黑熊資料顯示,臺灣黑熊的年活動範圍廣大,為27至202平方公里不等,最大者甚至相當於玉山國家公園面積的五分之一。
臺灣黑熊主要於白天活動,但是夜間也可以活動。夏季和秋季的活動量增加,秋、冬季殼斗科果實產量豐盛時,臺灣黑熊夜間的活動頻度也常會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