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玉山國家公園形象標章

Menu
玉山群峰線

處長簡介

處長:盧淑妃

處長:盧淑妃 Lu,Shui-Fei

  • 姓名:盧淑妃 Lu,Shui-Fei
  •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
  • 經歷
    •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
    •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
    •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
    • 內政部營建署簡任視察、科長、技正
    •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
    •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技佐

處長的話

玉山是東北亞第一高峰,海拔3,952公尺,玉山國家公園是典型的高山型國家公園,也是臺灣陸域面積最大國家公園,面積達103,121公頃,園區範圍包含南投、嘉義、高雄及花蓮4個縣市,園區內3,000公尺以上名列臺灣「百岳」的高山則有30座。

玉山國家公園的源流可追溯至日治時期1937年籌設「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惟受戰亂影響並未能成立。民國68年行政院開始籌設玉山國家公園,從勘定國家公園範圍到正式成立國家公園,歷經與反對聲浪溝通協調及橫跨園區的新中橫公路是否闢建的議題,可謂篳路藍縷,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終於在74年4月10日成立,30餘年來在經營管理工作從草創奠基家園、強化保育工作、鞏固核心價值,到創建品牌、行銷國際與世界接軌,並歷經921大地震、88風災等天然災害的挑戰,管理處同仁在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及登山遊憩服務的核心目標下,兢兢業業在工作崗位上持續努力與付出。

玉山是東北亞第一高峰,攀登玉山更是許多國人的心願,在行政院「向山致敬、開放山林」的政策下,本處承擔更多國人想要親近山林的責任與使命,如何讓國人進入園區能獲得更好的登山服務與體驗,同時得到深刻的環境教育與心靈滿足,本處在簡化程序與開放申請、登山步道分級、加強登山安全宣導教育、提升高山醫療服務與緊急救難機制、辦理山屋整體改善計畫等不遺餘力。

玉山國家公園位於臺灣高山心臟地帶,涵蓋廣大的集水區,是臺灣3大水系的發源地,同時也是野生動植物相當重要的棲地,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當代,國家公園的角色與地位更顯得重要,如何掌握園區自然環境與物種族群的變化,提供優良的科學研究與環境教育場域,也是本處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近年來塔塔加地區通過環教場域認證,並與相關團體組成環教聯盟,發展環教課程方案;此外積極推動科研基地計畫,讓玉山成為最大的自然教室,並發展生態旅遊,推動友善耕作,守護玉山下的山林與田園。

玉山國家公園具有豐厚的人文資源,園區內曾經是原住民過往的生活與活動場域,迄今仍有許多部落先民家屋與耕地的遺跡;區內更有清領時期的「八通關古道」與日治時期「八通關越道路」。本處自成立以來即致力保存原住民文化,辦理園區原住民山川傳統地名與文化意涵調查計畫、出版相關解說出版品、拍攝布農族傳統歲時祭儀文化影片,近年來更協助花蓮縣文化局在瓦拉米步道佳心附近進行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以重建佳心舊社百年前的生活場景。

未來我們將朝向以下方向持續精進努力,期盼國人不吝給予指教,讓玉山國家公園更加精進。

  1. 加倍善用「國家公園」的優勢,精進瀕危物種、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及棲地保護。
  2. 加強不同權益關係人的合作,使更多人共同關心保育,建立更堅強的夥伴關係。
  3. 建立好的治理效能,提高效率,擴大影響,並加強彼此信任。
  4. 強化溝通,在溝通中加強合作發展,完善各面向溝通平台。
  5. 從近山、敬山、勇於承擔,到傳承登山文化、開創山岳新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