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形象標章

Menu
玉山群峰線

塔塔加遊客中心

展示室

玉山與人類活動

玉山在不同的時代,來自不同國家及族群的人們,懷抱著各自不同的想像與嚮往,賦予不同的名字,除了原住民布農族、鄒族的聖山外,Mt. Morrison、新高山亦是祂的名。攀登玉山的紀錄最早始於1898年的德國人,此後日本人、美國人等都在玉山留下足跡,聖火也在玉山主峰頂上傳遞。

玉山及塔塔加的動植物

玉山的動植物
塔塔加的動植物

玉山國家公園幅員廣闊,橫跨熱帶到寒帶的海拔高度,物種在不同環境下繁衍,各有不同的適應特徵。在塔塔加地區可以觀察到由草生地到老熟林的林相演替。
除了認識西北園區高海拔精彩的草本植物適應特徵,及臺灣馬醉木、臺灣二葉松等火燒後成長的植物外,臺灣鐵杉、臺灣雲杉、臺灣冷杉更是塔塔加到主峰線不容錯過的針葉樹種。
植物與動物間的互助合作在塔塔加地區可觀察到紅胸啄花與桑寄生、星鴉與台灣華山松的例子。紅胸啄花舌頭特化為筒狀且細長,可以吸食桑寄生花蜜,同時沾附花粉協助授粉。 星鴉有儲存食物的行為,當其啄取臺灣華山松毬果中的富含養分的種子後,部分沒有立即被吃掉而儲存起來的種子,在適當的環境有機會發芽,而完成遠距離的傳播。
塔塔加鞍部是許多斑蝶移動時必經的埡口。多數蝶類由水里、東埔方向飛越塔塔加鞍部往楠梓仙溪方向飛去,因種類及數量豐富而形成壯觀的蝶道,其中 5、6月間以斯氏紫斑蝶為主的大量紫斑蝶過境,而青斑蝶則在7、8月有較多數量出現,種類以小紋青斑蝶最多。

玉山的地質地形

玉山地質地形
展廳投影
玉山地質地形展廳設施

劇烈的造山運動使玉山成為臺灣最高峰,特殊的地質條件及季風與颱風的交替影響下,型塑玉山的樣貌與多樣的生態。
玉山主峰附近的地層大致可區分為五層,分別為十八重溪層、達見砂岩層、玉山主山層、佳陽層及南莊層;塔塔加鞍部即為南莊層與十八重溪層分界處。

玉山的原住民族

玉山的原住民族

玉山的原住民族

布農

布農族是以父系為主的社會組織,重視親屬關係,與其他氏族間亦有嚴謹的行為規範。遊獵、山田燒墾、散居是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們配合自然運作發展出全年歲時祭儀,對於農作、生命禮俗繁複而謹慎,聚落多沿山區而設,常以呼喊及歌聲溝通,也發展出令人驚豔的複音及合聲演唱技巧。

鄒族

鄒族的社會亦以父系氏族構成,多半在固定的地域生活,中心部落稱為大社hosa,多半是最先形成的聚落,部落中又以庫巴(kuba)為中心,是鄒族男子的聚會所。隨耕地擴展,移居新拓開墾地稱為小社(denohiu)。部落事務由庫巴會議決定,會議的命令則由各氏族來執行,這也是鄒人向來較易整合的原因。傳統生活以遊、漁獵及山田燒墾的方式。

玉山的環境議題

玉山的環境議題展廳

玉山的環境議題展廳

垃圾減量

山上氣溫低,垃圾腐化不易,加上環境的脆弱性,即便是果皮都不能丟,塑膠製品更不用說,因此做好高山地區垃圾處理非常重要。玉管處持續與山友共同努力,朝「愛山、淨(敬)山,垃圾隨手帶下山!」的美好目標前進。

無痕山林

  • 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 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
  • 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
     
  • 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
  • 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 尊重野生動植物
  • 考量其他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