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形象標章

Menu
玉山群峰線

氏族

小米

小米

在許多布農族老人心中都有一個故地,巒社、卡社、卓社、丹社和郡社。這五個在今日南投縣境的舊社,大多以布農族創始祖先命名,而也正因為對開基先祖的記憶,讓日治時代的人類學者,得以將當時散居在中央山脈兩側廣大山地地帶,將近二萬人口的布農族分為巒社群、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和郡社群等五大群,以及一個已經消失的蘭社群。相傳布農族的祖先曾居住在西部平原而後輾轉進入南投境內建立第一個山地部落,即巒大社。之後隨著人口的滋長,往北開創了卡社,之後卓社的祖先又自卡社分出,繼續朝北發展,在那布農族接觸了泰雅族人,成為布農族分布的最北界。南投縣信義鄉新鄉村郡社群傳說中的遷移路線雖也源自西部平原,但布農族卻從不認為自己出自巒社群,倒認為當時已混入鄒族血脈中而瀕臨消失的蘭社群是布農族分支。傳說布農族的祖先曾在卡社和卓社等地待過,因為遭遇旱災,才南下至巒社的南方建立郡社。

在南有郡社,北有卡社和卓社的狀況下,留在巒社的人,為了圖發展,只得開始往東開創新天地,於是有了丹社的誕生。南投縣信義鄉潭南村布農族是一個典型的高山原住民,過去他們的生活領域在500公尺至3000公尺之間。其中約有半數是分佈在1000公尺至1500公尺的山間,為原住民各族中,住居最高的民族,也最適應山地生活者。布農族傳統的部落,大部份分佈在山腰坡地,大多是同一氏族的家人,因此分佈地區遼闊而分散。日本治臺期間,為方便管理強迫布農族人遷村,目前臺灣本島,有布農族人聚居的村莊,分別是南投縣的信義鄉、仁愛鄉,花蓮縣的萬榮鄉、卓溪鄉,臺東縣的延平鄉、海端鄉,高雄市的那瑪夏區、桃源區、茂林區等,共四個縣市九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