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於玉山國家公園區域的海拔分布從300 至3700 公尺不等,84%分布於海拔500-2500 公尺範圍,於500 公尺以下及2000 公尺以上出現的百分比例皆較樣區所佔面積比例為低。黑熊的分布海拔(300-3700 公尺)有季節性及個體差異,一般春季似乎較傾向活動於較低海拔地區,夏季的活動海拔範圍較廣,秋冬季則偏高。無線電追蹤定位點及非無線電追蹤熊位點皆無出現於農地,二者於各林型之出現百分比例,皆與研究樣區內林型組成的百分比例呈顯著差異,於針闊葉混合林及水域出現的頻度皆較於預期值高。有熊記錄地點的坡度隨坡度增加而百分比例漸減,2/3 皆小於30 度,而且朝東坡面的百分比例59%)亦比預期值稍高。
青剛櫟落果前以目視掃瞄527 棵樹顯示,樹上沒有觀察到堅果者佔19%,仔細搜尋後可發現少量堅果者佔34%,有一些堅果者佔27%,堅果產量不錯者佔13%,堅果產量十分豐盛僅佔5%。此結果(Garves’修正指數)與30 秒內所掃瞄到的果實數量成顯著相關,(r=0.91, P<0.001),顯示今年樣區青剛櫟的結果量不佳。
秋季自動照相機共12 月台,累計5071 總工作小時,拍攝12 種可辨識的較大型哺乳
動物,累計269 隻/群有效個體照片,整體OI 值(每1,000 個工作小時中,所拍得的個體數或群體數)為53.04。食肉目
動物的OI 值以台灣黑熊(OI=0.79,n=4 張)最高;有蹄類
動物則以台灣野豬(OI = 10.45)最高,山羌(OI= 7.30)次之。
熊排遺偵測犬經密集訓練後已完成室內、戶外、野地山區的訓練,可以尋找一個月內新舊程度不一的野外黑熊排遺,正確率達95%以上,尋獲排遺的效率估計為一般人的2-3 倍。偵測犬於發現目標物時,頭會朝目標物站立或趴下,靜止不動等候領犬員接近,但若看不到領犬員時,則會跑回領犬員身旁表現發現獵物的行為。偵測犬於作業時可以聽從領犬員的指示,面臨其他
登山客、其他犬隻或
動物時,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注意或興趣。整體訓練成果顯示該熊排遺偵測犬已達成訓練的目標,並適應台灣山區的搜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