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信義鄉東埔一鄰,坐落於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之布農部落,早期部落
居民以狩獵為主,近期則轉為農耕為主要經濟來源,但耕作方式多以慣行農耕為
主,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與國家公園生態保育之精神相違。故自 101
年度起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玉管處)委託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
下簡稱本基金會)辦理「玉山國家公園園區周邊部落生態農業輔導暨培訓計畫」,
盼透由友善農耕的推動之下,除了達到國家公園設立的宗旨-保護國家公園特有
之自然風景及野生物外,境內部落居民的經濟利益能不受其損害。
計畫迄今歷經三年的時間,今年 103 年計畫案更依照部落居民現況,擬定五
大方針進行推動,分別為:『為符合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宗旨,擴大輔導農田區域
有機生產』、『協助農友技術提升』、『發展農田棲地保育』、『加強農友與消費者間
的互動,堅定信念』、『深耕部落關懷-醫療義診』,給予農友實質與精神上的支持。
起初部落居民對有機農耕方式感到陌生、害怕,擔心不噴灑農藥後產量會急
速下降,無法負擔家計,但透由玉管處與本基金會三年來不間斷地努力推動、關
懷及陪伴居民等,已有 4 戶農友通過有機驗證,驗證面積達 1.8948 公頃,驗證
面積較去年成長 38% ,耕作品項較於往年除了牛番茄、高麗菜、小黃瓜、青椒之
外,更新增加彩椒、大莢豌豆等,也因有機耕作技術的純熟,農作物的生產量都
較往年好。在生態保育方面,由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共同推出的「綠色保育標章」
也已有 3 戶農友提出申請,申請保育大冠鷲及領角鴞,面積達 2.5895 公頃。
在四位有機農友的堅持下,讓部落居民漸漸明白有機農耕是可行的;在部落
關懷-醫療義診的檢查報告中,顯示出部落居民因農耕方式不同,身體健康影響
也相差甚大。農友以友善大地的耕作方式後,除了身體更為健康外,也開始適應與田區內的生物共存共榮;而綠色保育標章的推動,更加使得農友升起保育
動物的心。期許爾後持續擴大有機驗證田區,同時加強營造生物多樣性的棲地,並協
助農友技術的提昇,給予轉作有機的信心,真正達到經濟與保育雙贏的目標。